公司組織結構的主要類型有哪些
1、模式類型
U型組織結構
19 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大企業普遍采用的是一種按職能劃分部門的縱向一體化的職能結構,即U型結構。特點是企業內部按職能(如生產、銷售、開發等)劃分成若干部門,各部門獨立性很小,均由企業高層領導直接進行管理,即企業實行集中控制和統一指揮。U型結構保持了直線制的集中統一指揮的優點,并吸收了職能制發揮專業管理職能作用的長處。適用于市場穩定、產品品種少、需求價格彈性較大的環境。但是,從20世紀初開始,西方企業的外部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原有市場利潤率出現下降、新的技術發明不斷產生等,同時企業規模不斷擴大,使這種結構的缺陷日漸暴露:高層領導們由于陷入了日常生產經營活動,缺乏精力考慮長遠的戰略發展,且行政機構越來越龐大,各部門協調越來越難,而造成信息和管理成本上升。到20世紀初,通用汽車公司針對這種結構的缺陷,首先在公司內部進行組織結構的變革,采用M型組織結構,此后,許多大公司都仿效。
M型組織結構
M型組織結構,又稱事業部門型組織結構。這種結構的基本特征是,戰略決策和經營決策分離。即根據業務按產品、服務、客戶、地區等設立半自主性的經營事業部,公司的戰略決策和經營決策由不同的部門和人員負責,使高層領導從繁重的日常經營業務中解脫出來,集中精力致力于企業的長期經營決策,并監督、協調各事業部的活動和評價各部門的績效。
與U型結構相比較,M型結構具有治理方面的優勢,且適合現代企業組織結構企業經營發展的要求。M型組織結構是一種多單位的企業體制,但各個單位不是獨立的法人實體,仍然是企業的內部經營機構,如分公司。
矩陣制結構
它把按職能劃分的部門與按項目劃分的小組結合起來組成矩陣,使小組成員接受小組和職能部門的雙重領導。它的特點表現在圍繞某項專門任務成立跨職能部門的專門機構上,這種組織結構形式是固定的,人員卻是變動的,任務完成后就可以離開。
與U型結構相比較,矩陣制結構機動、靈活,克服了U型結構中各部門互相脫節的現象。
多維制和超級事業部制結構
多維制結構,又稱立體組織結構,是在矩陣制結構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它由美國道-科寧化學工業公司于1967年首先創立。在矩陣制結構(即二維平面)基礎上構建產品利潤中心、地區利潤中心和專業成本中心的三維立體結構。若再加時間維可構成四維立體結構。雖然他的細分結構比較復雜,但每個結構層面仍然是二維制結構,而且多維制結構未改變矩陣制結構的基本特征,多重領導和各部門配合,只是增加了組織系統的多重性。因而,其基礎結構形式仍然是矩陣制,或者說它只是矩陣制結構的擴展形式。
超級事業部制是在M型結構基礎上建立的。目的是對多個事業部進行相對集中管理,即分成幾個“大組”,便于協調和控制。但它的出現并未改變M型結構的基本形態。
H型組織結構
H型組織結構是一種多個法人實體集合的母子體制,母子之間主要靠產權紐帶來連接。H型組織結構較多地出現在由橫向合并而形成的企業之中,這種結構使合并后的各子公司保持了較大的獨立性。子公司可分布在完全不同的行業,而總公司則通過各種委員會和職能部門來協調和控制子公司的目標和行為。這種結構的公司往往獨立性過強,缺乏必要的戰略聯系和協調,因此,公司整體資源戰略運用存在一定難度。
模擬分權制結構
模擬分權制是一種介于直線職能制和事業部制之間的結構形式,其優點除了調動各生產單位的積極性外,就是解決企業規模過大不易管理的問題。
2、如何判斷
(1)看最近幾年企業目標制定得是否合理,是否如期實現。如果沒有實現,是否存在有不可抗拒的政策、市場、環境原因。如果這種原因也存在,還要分析企業在危機事件應對、發展預測分析、機會與風險研究等方面的行為。
(2)看企業發展戰略制訂的情況和實施情況。
(3)看新戰略對組織結構功能的要求與組織結構相應功能的歷史表現之間的差異。
(4)看企業客戶滿意度的高低。
3、發展趨勢